欢迎光临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八届全国资源地质大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10-15 10:42:18

       金秋十月,壮美山河披锦绣;黄河之滨,大咖云集襄盛会。10月13日,甘肃省有色地勘局承办、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八届全国资源地质大会完成3天的既定议程在兰州锦江阳光酒店圆满落幕,此次大会以“加强资源地质勘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为主题,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绿色评价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甘肃省矿业联合会协办。来自全国39家地勘单位、科研院所、企业集团、高等院校和行业主管部门的190余位专家学者、管理人员齐聚一堂,精准聚焦地质勘查的前沿理论技术、最新找矿成果和实践经验举措,以及地质市场开拓与绿色转型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研讨,为推动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晓龙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甘肃在国家确定的36个战略性矿种中查明储量的有29种。目前,已形成北山铜镍金矿、北祁连红川—西沟铜镍矿、龙首山镍钴矿、宕昌一西成金锑矿、甘南一陇南金矿等五大矿产资源基地。近年来,全省科学统筹生态保护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着力构建成矿与找矿、综合利用与绿色发展研究“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切实推动矿山由“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矿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开发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在全国率先创建绿色矿山标准体系,相继建成68座国家和省级绿色矿山。
       省有色地勘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建国代表承办方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局情概况,特别是全局依靠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5年来获批建立了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创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地勘事业步入快车道、迈上新台阶。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柳永刚,局机关有关职能处室、局属各院和重点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自然资源部地勘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唐正国、中国地调局资源评价部副主任陈丛林、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韩润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肖克炎,以及青海省地矿局总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潘彤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主任黄智龙教授等,分别作了20余场专题报告,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地质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务实精神。其中,白银矿勘院负责人汇报了“白银找矿模式”中多方协同的积极作用,即通过科研先行、多方联动、整装勘查的合作机制,集中政府、企业、地勘单位的智慧与力量,该模式为实现老矿山深边部快速找矿提供了成功范例。此外,局兰州矿勘院、地调院相关科技人员也作了主旨发言。期间,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白银矿勘院新一轮找矿钻探施工作业区、白银地区部分露天矿遗址和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前行向未来。大家纷纷表示:当前,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已进入关键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步履不歇、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勇攀高峰,通过抓队伍、传薪火,有效发挥国有地勘单位找矿主力军作用,促进矿产资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不断培育形成地勘新质生产力,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据悉,为办好此次会议,省有色地勘局党委高度重视,将此作为对外宣传“甘肃地勘”名片的窗口和加强行业领域内沟通交流的有利契机,举全局之力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班,明确任务分工,细化责任清单,确保会务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预期成效。


       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中国有色金属报、甘肃工人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深入现场采访,并以新闻消息、会议侧记等形式作了全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