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积极申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2022年度科技创新项目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27 16:30:16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领域科技支撑和自主创新效能,规范厅级自然资源科技项目申报及立项管理,结合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项目类型

       2022年度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项目分为以下三类:重点攻关项目、一般科研项目、成果培育项目。

(一)重点攻关项目

       对重点攻关项目,采用明确方向、择优立项的模式组织申报。各单位围绕所明确的主要支持方向,发挥单位技术优势,拟定具体攻关课题申报(每个单位限申报1项),经科技发展处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重点攻关项目拟立项数量为5个左右。正式立项的重点攻关项目,给予50-8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项目完成期限在2年以内,主要支持方向如下:

     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

       聚焦生态产品的内涵外延、价值来源、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和基础理论;聚焦生态产品分类、价值核算、评估考核等,开发相关技术方法,健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2、生态保护和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全周期技术集成研究,以创新平台为支撑,加强相关行业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科技创新,开展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问题识别和修复治理评估,发展退化生态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技术。开展省内不同区域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矿山绿色发展,深入开展矿山环境变化监测分析、矿山地质灾害三维分析、矿区土地荒漠化监测、矿山复绿效果评价等技术方法研究。

     3、找矿突破理论技术研究

       在找矿突破战略下,针对全省重要成矿区带,开展成矿作用、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型等方面研究,深化成矿规律认识,优选找矿靶区,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研究和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研究。重点围绕煤炭、铁、金等9种国家战略性矿产和铅、锌、地热3种我省优势矿产资源,聚焦33个找矿靶区开展找矿预测、找矿工艺研究,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质增效。

     4、自然资源部、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推动的其他重点科技创新领域

(二)一般科研项目

       对一般科研项目,采用不定方向、择优立项的模式组织申报。各单位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主责主业,结合单位实际,自行拟定课题申报,所申报的科研项目要突出科学性、实用性,重点解决自然资源领域科学技术难题,注重理论方法研究,发挥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引领作用,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各单位总人数在10人(含)以下的限报1项,10人至50人(含)之间的限报2项,50人至100人(含)之间的限报4项,100人以上的单位限报5项,经科技发展处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一般科研项目拟立项数量为30个左右。正式立项的一般科研项目,给予5万元项目经费支持,项目完成期限在2年以内。鼓励各单位加大科研投入,采取1:1配套经费的方式和省厅联合支持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形成合力推动各单位科技创新水平提升。配套经费项目申报时须提交项目经费配套承诺书,除经费来源不同外,其他方面同等对待。对愿意配套经费开展科学研究的申报单位,可增加50%的项目申报指标。

(三)成果培育项目

       对成果培育项目,采用资金补助的方式,重点培育科学技术奖励申报、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申报、标准制修订项目、科普著作培育项目。

     1、科学技术奖励申报培育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科技竞争力,强化科技成果培育,围绕自然资源主责主业,采取竞争比选方式,每年遴选5个左右具备省部级科技类奖项或行业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土地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等) 科技类奖项的奖励申报条件、有竞争力的项目进行培育,对遴选出的项目,每个项目给予培育支持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对已有成果的整理凝练、提升完善及成果转化,提升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获奖的竞争力,打造我省自然资源科技成果品牌效应。

     2、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项目

       对具有成长为省部级人才计划人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人才,以项目支持、资金配套的方式予以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分为两类:领军型人才培育项目、青年科技型人才培育项目。
       (1)基本条件:领军型人才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青年科技型人才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创新能力强,在攻克制约自然资源主要业务进步的基础前沿难题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2)培育支持方式:领军型人才培育项目给予培育补助资金20万元,青年科技型人才培育项目给与培育补助资金10万元,用于科研成果的提升与部、省人才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

     3、标准制修订项目

       紧密围绕自然资源主责主业,培育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充分发挥标准化对自然资源业务工作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对具备标准申请立项条件(已完成标准的前期研制工作,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标准草案),获得批准立项的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给予成果培育补助资金20万元;对获得批准立项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给予成果培育补助资金10万元。
       对拟起草并以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实施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视为标准制修订类的前期基础项目,给予成果培育补助资金5万元。

     4、科普著作培育项目

       为推动自然资源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对自然资源科普著作项目予以培育支持,资助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科普著作出版。选题内容须围绕自然资源治理重点领域和重大主题,针对社会关切的自然资源热点问题,通过科普著作创作方式实现科研成果的科普转化,产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普著作。拟申报立项的科普著作项目须具有相对成熟的出版条件,每个项目给予培育补助资金15万元。

二、申报原则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系统的技术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方式转变,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管控。
       (一)以厅机关相关处室局、直属事业单位和厅主管的科创平台作为科技项目申报主体,项目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和研究开发团队。
       (二)厅管理的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甘肃煤田地质局可申报一般科研项目,每局限报5项,由各局科技主管部门统一报送。
       (三)各市州自然资源局可自筹经费开展科研项目,每个市州限报3项。自筹经费项目按照厅科研项目进行管理,除经费来源不同外,其他方面同等对待。自筹经费项目申报时须提交项目经费自筹承诺书,并按时足额落实经费。
       (四)项目申请单位要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推进决策应用为导向,提出科学合理的总体目标,切忌大、全、散,力求科学、明确、集中。
       (五)申报项目研究内容重点突出,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前景明确,产业化机制可行。

三、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项目申请人必须是项目实际负责人,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一年内只能申请主持1个项目,参与不超过2个项目。重点攻关项目的负责人,应具有副高(含)以上职称或博士(含)以上学历。已获得其他项目支持的课题不得重复申报厅科技创新项目。
       (二)鼓励各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具有科研实力的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允许跨单位、多学科合作,优先支持研究方向稳定持续,基于一手调查研究资料,数据确凿、研究方法科学、分析全面深刻、提出可操作性对策建议的研究项目。
       (三)项目申报要求资料齐全、信息真实有效,提交申报材料时须附《科研诚信承诺书》。

四、申报程序

       (一)材料报送。申请人根据本指南要求,认真填写《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申请书》(格式见附件),并经所在单位盖章后将申报书及报告一式六份(含电子文档)送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处,由厅科技发展处开展申报项目初审工作。其中:标准制修订项目,以相应的立项批复为依据,直接予以立项安排。
       (二)专家评审。对除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和标准制修订项目以外的项目,厅科技发展处组织专家进行项目立项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报厅务会审定后,在厅网站进行公示公告。
       (三)入库立项。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推荐进入厅项目库,并结合年度预算情况,由厅科技发展处立项实施。

五、受理时间及联系方式

       受理时间:2022年4月26日至5月26日
       联系人:王卫东
       联系方式:15393119400 电子邮箱:925155955@qq.com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南路18号(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处)
       邮编:730000
                                                                                 
                                                                                        (来源:甘肃省自然资源厅)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申请书.doc
f2e36f7a6a69cfd581dfc20e4a72c9f8.doc (150.50 KB)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人员科研诚信承诺书.doc
093ce2533f0217d3b1eef4f6e9da8594.doc (12.0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