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前沿学术报告—薛春纪教授

发布时间:2022-10-10 19:49:36

       应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副院长戴霜教授邀请,中国地质大学薛春纪教授做学术报告,欢迎相关研究人员参加!

       报告人:薛春纪教授

       题目:境内外天山铅锌成矿作用

       时间:2022年10月13日(星期四)14:30

       地点:腾讯会议(ID:693-1415-9366)

       报告人简介:
       
       薛春纪,陕西省眉县人,1962年生,男,中共党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获学士学位后从事地质矿产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1989年获西北大学矿床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成都理工大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历任长安大学地矿系主任和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院长、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质学报》副主编。现任《中国地质》副主编、《矿床地质》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贵重、有色金属和能源矿产地质学与矿产预测领域教学和研究工作。主编《基础矿床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主编《矿床学实习指导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陕西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和“北京高校教学名师”称号。重点开展铅锌铜金铀等区域成矿学与矿产预测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秦岭泥盆纪热水沉积》、《西天山跨境成矿带》、《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等专著7部。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

       报告摘要:
 
       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矿床多有发现,如哈萨克斯坦Tekeli、Shalkiya和Achisai,乌兹别克斯坦Kurgashinkan和Uchkulach,塔吉克斯坦Altyntopkan,我国乌拉根、彩霞山、阿齐山、阿尔恰勒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构成了天山巨型铅锌成矿带。这些铅锌矿床形成于怎样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铅锌成矿的基本地质特征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成矿类型?受何要素控制?未来找矿突破方向在哪里?都是颇受关注的地质和找矿问题。在广泛矿产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境内外天山作为整体,综述了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和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典型矿床特征与成矿系统/成矿类型,总结了天山地区铅锌成矿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区域铅锌成矿特点与找矿突破方向。研究认为,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洋-陆俯冲、陆-陆碰撞和陆内成盆四个地球动力学过程,先后出现了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古生代俯冲增生岛弧、晚古生代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四类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在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环境,主要受同生断层、还原性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等控制,形成了古陆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SEDEX型铅锌矿床;在古生代俯冲增生岛弧环境,主要受弧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地层等控制,形成了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与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脉型和VMS型铅锌矿床;在晚古生代碰撞造山环境,主要受被动陆缘海相碳酸盐、张性开放空间、逆冲推覆构造等控制,形成了碰撞造山铅锌成矿系统与MVT型铅锌矿床;在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环境,主要受盆地三元结构、油气运移与红层“漂白”、硫酸盐等控制,形成了山前/山间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砂岩型铅锌矿床。可见天山地区存在多种铅锌成矿环境和不同铅锌成矿系统与成矿类型,其铅锌成矿表现出了长时间、多期次、多类型叠合成矿和一定继承性的演化特点。尽管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包括SEDEX型、MVT型和砂岩型)在全球铅锌矿产资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天山地区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则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北天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南北缘和境内外中天山地区,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伊犁地块北缘与东天山中天山地块元古界SEDEX型铅锌找矿、境外中天山北缘与南天山古生代被动陆缘海相碳酸盐地层MVT型铅锌找矿、新疆西南天山山前/山间盆地砂岩型铅锌找矿前景良好,也仍值得持续关注。
 

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202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