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前沿学术报告2025-04期

发布时间:2025-04-11 09:59:01

       应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矿产资源成矿与勘查重点实验室戴霜教授邀请,中山大学王岳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青振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伊海生教授将于2025年4月14日来我兰交流并做学术报告,欢迎感兴趣的地勘同仁参加!

       报告人: 王岳军 教  授   
       报告题目:东南亚大地构造     
       时间: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9:00

       报告人: 郝青振 研究员 
       报告题目:MIS8时期亚洲冬季风异常减弱趋势对第四纪冰期气候动力学的启示   
       时间: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10:30

       报告人: 伊海生 教   授 
       报告题目:沉积旋回分析及成因解释     
       时间: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15:00

       地点: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观云楼1221

       报告人简介

       王岳军,教授,1969年8月生、湖南宁乡人。现为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多个刊物的编委。中组部万人计划获得者(2016)、科技部中青年创新科技领军人才(2015)、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008)、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1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2)、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现主要从事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地质构造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4)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R2)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WOS 引用两万多次,H-index=72,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郝青振,男,1971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任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环境演变与碳循环学科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第四纪地质学教研室主任、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黄土小组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编辑、《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等。 主要从事晚新生代风尘沉积地层与古气候研究,在西部黄土高原新近纪风尘沉积磁性地层和环境磁学性质、第四纪黄土与冰期-间冰期气候动力学、下蜀黄土物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 Advance、Geology等期刊上,SCI引用7000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等奖励。

       伊海生,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伊海生教授是我国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知名学者,中国青藏研究会会员,全国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岩相古地理学报编委,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编委,中国地质大学青藏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铀矿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石油和地矿部门科研项目,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多年的研究经历。参与羌塘盆地、伦坡拉盆地、措勤盆地、尼玛盆地、可可西里盆地在内的特提斯域海陆相盆地地质调查和石油地质评价工作。曾获四川省教师标兵、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发表科技论文共130余篇,出版专著3部。研究领域包括沉积盆地分析和沉积地球化学两个方面,并以青藏高原沉积地质研究为学术特色。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矿产资源成矿与勘查重点实验室